彌勒宗兜率聖賢傳
北涼- 沮渠京聲居士

北涼沮渠京聲居士(?—464),即安陽侯,北涼河西武宣王沮渠蒙遜(401—433在位)之從弟。為人強志疏通,涉獵書記。
  沮渠京聲少時求法,度流沙,至於闐。於瞿摩帝大寺,遇天竺法師佛馱斯那,諮問道義。佛馱斯那本學大乘,天才秀發,誦半億偈。明瞭禪法,故西方諸國,號為「人中師子。」安陽侯從受《禪秘要治病經》,因其梵本,口誦通利。既而東歸,向邑於高昌。得《觀世音》、《彌勒》二觀經,各一卷。及還河西,即譯出《禪要》,轉為晉文。
  東晉隆安五年(401),北涼河西王沮渠蒙遜僣據北涼土地,自稱為武宣王,改元永安。聞伊波勒菩薩曇無讖名,呼與相見,接待甚厚。北涼武宣王沮渠蒙遜素奉大法,志在弘通,欲請出經本。曇無讖以未參土言又無傳譯,恐言舛於理不許即翻。於是學語三年,方譯寫初分十卷。時沙門慧嵩、道朗,獨步河西。值其宣出經藏,深相推重。轉易梵文,嵩公筆受。道俗數百人,疑難縱橫。曇無讖臨機釋滯,清辯若流。兼富於文藻,辭制華密。慧嵩、道朗等更請廣出諸經。次譯《大集》、《大雲》、《悲華》、《地持》、《優婆塞戒》、《金光明》、《海龍王》、《菩薩戒本》等六十餘萬言。曇無讖以《涅槃經》本品數未足,還外國究尋。值曇無讖母亡,遂留歲餘。後於於闐更得《涅槃經》經本中分,復還姑臧譯之。後又遣使於闐尋得後分。於是續譯為三十三卷。北涼玄始三年(414),曇無讖初就翻譯《涅槃經》。至北涼玄始十年(421)十月二十三日三袠方竟。即宋武永初二年也。曇無讖雲:「此經梵本,本三萬五千偈。於此方減百萬言。今所出者,止一萬餘偈。」一日伊波勒菩薩曇無讖嘗告沮渠蒙遜雲:「有鬼入聚落,必多災疫。」沮渠蒙遜不信,欲躬見為驗。曇無即以術加沮渠蒙遜。沮渠蒙遜見而駭怖。曇無讖曰:「宜潔誠齋戒,神咒驅之。」乃讀咒三日。謂沮渠蒙遜曰:「鬼已去矣。」時境首有見鬼者云:「見數百疫鬼,奔驟而逝。」境內獲安,曇無讖之力也。沮渠蒙遜益加敬事。
  因伊波勒菩薩曇無讖入河西,弘闡佛法,安陽侯沮渠京聲乃閱意內典,奉持五禁。所讀眾經,即能諷誦。常以為務學,多聞大士之盛業。沮渠蒙遜義和三年(433)三月,曇無讖固請西行,更尋《涅槃》後分。沮渠蒙遜忿其欲去,乃密圖害曇無讖。偽以資糧發遣,厚贈寶貨。臨發之日,曇無讖乃流涕告眾曰:「曇無讖業對將至,眾聖不能救矣。以本有心誓義不容停。」比發,沮渠蒙遜果遣刺客,於路害之。春秋四十九。是歲宋元嘉十年(433)也。黑白遠近,咸共惜焉。既而沮渠蒙遜左右,常白日見鬼神以劍擊沮渠蒙遜。至四月,沮渠蒙遜寢疾而亡。
  宋元嘉十六年(439),北魏吞併北涼,安陽侯沮渠京聲乃南奔於宋。晦志卑身,不交人世。常游塔寺,以居士身畢世。
  宋孝武帝孝建元年(454)甲午,北涼安陽侯沮渠京聲至建康。初譯《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》、《觀音》二觀經。丹陽尹孟顗,見而善之,深加賞接。
  宋孝武帝孝建二年(455)乙未九月,揚州竹園寺慧浚尼,複請安陽侯沮渠京聲翻譯出《禪要秘密治病經》二卷。安陽侯沮渠京聲既通習積,以臨筆無滯。旬有七日,出為五卷。頃之又於建業鐘山定林寺,譯出《佛父般泥洹經》一卷。
  安陽侯沮渠京聲居絕妻拏,無欲榮利。從容法侶,宣通正法。是以黑白,咸敬而嘉焉。後遘疾而終。
 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(464)甲辰,建康竹園寺慧浚尼寂。北涼安陽侯沮渠京聲歿。安陽侯沮渠京聲,沮渠北涼時期,譯經一部(二卷禪法)。南朝劉宋譯經三十五部(三十六卷經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