彌勒宗兜率聖賢傳
南梁- 僧護比丘

僧護比丘,會稽剡縣(浙江東部)人。從小出家,意志堅固,堅守節操,戒行嚴淨。常住石城山隱嶽寺。寺北有一塊青石壁,離地數十餘丈處,正中有一塊斑跡,看上去很像佛像背後的火焰光一樣。石壁上有許多樹木,曾差下垂,正好遮擋住陽光。僧護每次經行到這,都會見到那一片形跡發出光來,影色昭彰。並能聽到管弦歌讚之聲。於是他執爐發誓,願以整座大山為原料,雕刻一座十丈高的彌勒佛石像,讓大家能夠瞻仰到千尺高的彌勒佛像,都能種下善緣,一同參與龍華三會,共沾法益。

自齊建武年間起,僧護招集僧俗道友,一同動工。雕剪疏鑿,辛辛苦苦幹了一年,僅僅完成面部輪廓。沒過多久,僧護就因突發疾病,猝然離世。臨終時他留下遺言發誓:「我發願造塑這座千尺巨像,本來也沒有奢望能夠在有生之年完成。我將會再來繼續完成這項工作。」後來有一位僧淑法師,想要繼承僧護的遺志,但是人力物力都很匱乏,最終不了了之。

梁天監六年(507),吳郡陸咸,自始豐令任上罷邑還國。途徑剡溪,風雨交加,只好借宿過夜。天空黑漆漆的,陸咸非常恐懼,以致失眠。剛有一些睡意,突然夢到三位行者來到跟前,對他說:「你本性醇厚,識信堅正,吉人自有天相,不必害怕。都城有一位建安王,他得了慢性病,一直都不見好。如果他能把僧護比丘發心雕塑的佛像完成,這個病就會立刻康復。冥冥之中,因果不虛,特來為你說明,希望你幫忙轉達。」

等陸咸返回都城已經是一年後了,他早已把做夢的事給忘了。有一次出門,遇到一位僧人對他說:「去年你在剡溪過夜避雨,我有對你說建安王的事,你忘了嗎?」陸咸一下子有些驚慌發蒙,答道:「沒有印象啊!」僧人笑著說:「好好想想吧!」說完就走了。陸咸覺得蹊蹺,又看僧人氣度非凡,忙殷勤追問,追了差不多一百來步,那僧人突然隱匿不見。陸咸當下恍然大悟,把一年前做的那個夢回憶起來了,僧人不就是那晚出現的第三個行者嗎?陸咸不敢耽擱,立刻跑去見建安王。建安王瞭解清楚事情始末,下旨讓僧祐律師專門負責修造事務。建安王對於這件事非常崇信,法喜充滿,調撥資金,大作供施,發誓定要將此佛像完成。

僧祐律師趕赴剡溪,臨到前一日,隱岳寺僧人慧逞,做夢夢見一位黑衣大神。他帶領的輔翼隨從非常壯碩,站在佛龕前,商量策劃,分派職務。第二天清晨,僧祐律師就到達寺院,可見神明感應,真實不虛。僧護比丘原先主持的工程,開鑿龕室太淺。僧祐律師在原有基礎上,再鏟深五丈。在原來佛首的位置,又造施頂髻和身相,反復打磨,令其光滑。眼看就要完工,一天夜裏,佛像胸前有卍字的地方,突然變成紅色,並且隆起。直到今日,佛像胸前的卍字處,都沒有貼上金箔,至今仍可看到紅色痕跡。佛像於天監十二年(513)春完工。十五年春,工程全部結束。佛像座軀高五丈,站立起來可達十丈。佛龕之前架有三層高臺,又造門閣殿堂,並設立安排許多基業,作為日常開銷供養。佛像完工,大家不遠萬里,從四面八方雲集來此,帶著香花,瞻禮供養。來來去去,摩肩擦踵,腳印車輪,層層累疊。佛像建成,建安王的慢性病,逐漸得到好轉。待全部完工,病就完全好了。到唐朝時,在越州法華山寺,有位玄儼律師,是當時有名的大德。前來參拜此像,他瞻慕佛像,非常心儀,就算四天以金石絲竹常常供養也不稀奇,哪怕用十地菩薩的莊嚴雕飾都嫌不足。律師把自己的衣鉢資具全都供養出來,並且招募居士信眾,佈施種種妙寶,遍佈黃金,白銀為相,具足七寶八珍而作供養。古有寶積菩薩供養華蓋,遍佈三千大千世界;咐囑迦葉金襴袈裟,獨一無二價值連城,如果和律師的供養相比,就好像是須彌比大海、旭日出高山,功德無量,不可思議。到了大明萬曆三十三年(1606),歲在丙午仲冬,在佛足部位,生長出五色優曇華的祥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