彌勒宗兜率聖賢傳
唐- 玄奘法師

  玄奘法師,俗姓陳,本名褘。系出名門,為東漢太丘縣令陳寔的後代。祖輩皆任朝官,祖父陳康,曾任北齊國子博士。父親陳惠早通經術,英潔雅操,身高八尺,眉清目秀。曾任江陵縣縣令,後棄官歸隱。玄奘法師的二兄長捷法師早年出家,對玄奘每日教授精妙佛理,並且旁通巧論。十一歲時隨長捷法師到洛陽淨土寺,誦「維摩」、「法華」等經,天資卓然,不入俗流。口誦眼觀,非常流利。那時的東都,講經法席特別興盛,規模宏大。「涅槃」、「攝論」、「阿毗曇」等論,玄奘過耳不忘。遇到講經法師,總是把文言義理,反覆諮詢推敲詢問,刨根問底,鑿窮巖穴。大家無不驚訝玄奘有如此超常的記憶力,真是世所罕見。

  二十一歲時,玄奘暗自尋思:學習貴在長遠,義理最重疏通如果只是局限在現有的成果,那是不可能進一步探究到真理的。我要冒險去印度,哪怕山高路遠,危險阻隔,若不捨身求法,又怎麼能得到佛法的真諦呢?貞觀三年(西元629)三月,玄奘二十九歲,開始動身前往印度,朝拜佛陀聖蹟。徑直前往姑臧(武威) ,逐漸到達敦煌,出了玉門關就是茫茫戈壁。玄奘法師隻身孤影,攜帶乾糧,前方一望無垠平坦的沙地,絕無人煙,只能徬徨著聽天由命,刻苦前行,經過許多危難艱險,到達伊吾高昌,高昌王麴文泰敬禮備至,補充食物,給予資助。並且遣使陪送玄奘去見突厥葉護可汗。在可汗的幫助下,順利經過西域十國,到達印度。

  玄奘在印度遊學期間,足跡遍及五印,歷經一百五十多個國家。於貞觀十九年學成回國。正月二十四日,到達京都西郊。大家聽說消息後,紛紛前往迎接,前赴後繼,浩浩蕩盪達數十萬人之多。大家欣喜若狂,場面盛大,就好像龍華三會一般。太宗皇帝下旨玄奘入宮,予以召見。談論這些年的所見所聞,包括佛教教理,地理民情,玄奘一一作答,毫無保留一聊就聊了一天,把時間都忘了。玄奘提出申請,希望能夠翻譯佛經。太宗說:「自從法師去印度後,造了一座弘福寺,雖然規模不大,但是禪院非常清靜,可以提供給您開展翻譯工作。凡所須人力,物力,都可以和房玄齡商量,我們一定會特別提供,補充供給。」「法師需要士大夫們幫助翻譯,都會安排妥當。碑文由皇帝我親自來擬。」石碑造成,由書法大家抄寫,並蒙特許,即日送到寺院。城所有寺廟,全都建造幢蓋以作供養。又敕王公以下,包括太常九卿,所有各級政府官員,還有兩縣妓樂,車馬接踵,多達一千多量,全都駐紮在弘福寺。皇帝親自在安福門看台登高相送。京城裡的男男女女,全都站在道路兩邊,充塞街道,自北向南黑壓壓人頭攢動達二十餘里。佛法得到廣泛傳播,極大興盛,此情此景,可謂絕無僅有,空前絕後。

  玄奘法師畢生發願求生兜率淨土,欲見彌勒菩薩。在印度遊歷時,又聽說無著菩薩,世親菩薩也全都上生到兜率陀天。頻頻祈請,每次都有明顯的驗證,所以更加決定,增進信心。後來駐錫玉華宮,只要有空,就見縫插針擠出時間來增發信願,欲生兜率,見彌勒佛。自翻譯完《大般若經》六百卷後,更是精勤警策,禮拜懺悔。麟德元年,玄奘對譯經人員和徒弟們說:「一切有為法,必然會有壞滅的一天,如夢幻泡影般,並無實體可言,又怎麼會久住不壞呢?我將於六十五歲時,在玉華宮捨報。如果大家有誰對於經論教理還有疑問,那就抓緊時間來問吧。」大家聽後非常驚恐,紛紛議論:「法師未到耄耋之年,怎麼就說這樣的話呢?」玄奘回答:「這事我當然知道了。」後來造塑了俱胝十億尊佛像,禮拜懺悔,向諸佛菩薩及其僧眾辭別。他對僧人們 :「我已經做好了準備。」經云:色身是苦,就好像死狗一樣令人厭惡我死以後,就在宮殿附近的山上,找個寺廟,在安靜地方把我埋葬就好。」

  沒過多久,玄奘的病情逐漸加重,以至臥床不起,睜眼閉眼都能看到巨大蓮花,新鮮雪白非常殊勝,又能見佛現身,知道必然會上生淨土。讓人將他翻譯的全部經典目錄念給他聽,共計七十三部,一千三百三十卷,自覺非常欣慰。玄奘法師預知自己馬上就要捨壽,正式召集門人,大家能來的都趕來了,非常著急,生怕趕不上法師向弟子們辭別,並且完成遺書上表朝廷後,就開始默念彌勒尊佛,也讓邊上的人一同稱念:「南謨彌勒如來應正等覺願與含識都能迅速奉見慈尊。南無彌勒如來。此處一切大眾,願眾人等命終都能決定上生。」到二月四日,法師右脅而臥,重疊雙足,右手支撐頭部,左手自然下垂,非常安穩,一動不動有人心急,想知道是否有見到瑞相玄奘回答:「不要發問,這樣會妨礙我相繼的正念。」五日中夜,玄奘法師氣絕神逝。停靈供奉,長達兩月,居然毫無變化,面色如常。並且有許多瑞相感應,這裡恐繁不具。到了下葬的日期,皇帝下令全城出家僧人,全都持著幢蓋相送。於是下葬當天,送葬的隊伍浩浩蕩盪,素蓋素幢像雲一樣,把天空都遮住了。悲哀的梵樂,引得人們悲痛不已,人神共泣,痛惜法師捨報圓寂。皇帝親臨城樓,登高眺望目送。並且下旨,和佛陀的棺槨一樣,用金棺銀槨。玄奘法師殯葬在白花原四十里中,後來遷葬樊川,從地下把法師遺體請出的時候,大家無不吃驚,已經埋葬了那麼久,色身居然一點都沒有腐朽變壞如果不是願力的作用,又怎麼可能實現呢。